随后自然是没有继续呆在那里。
毕竟朱瞻基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,也已经是做的差不多了。
种子种下去,总归是需要一些时间来生根发芽的。
于是自然而然的,他和三杨等人一起回去。
就好像是之前,大家都没有提过所谓的海上的事情。
非常的默契。
一直到今天的事务处理完毕之后。
三杨一同走出皇宫。
稍微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开口。
“若是能开海禁,与吕宋,扶桑等地互通有无,倒也并非是一件坏事。”
“只是毕竟是祖宗之法,怕是有些难以变更。”
“兴许只是一个试探,不过即便是如此,开海禁,于我大明也是有好处的。
前宋之富,若是没有海上贸易,却也不至于如此。”
三人各自的开口。
还是杨士奇叹了口气。
“如今之局面,开源节流,节流已是不可能,也唯有开源了,这件事情,尝试一下吧。”
杨荣叹了口气。
“就是怕到时候太孙,顶不住压力啊。”
杨浦开口道。
“压力也不算是太大,至少现在,问题并不如何严重。我们一起出手,压下这个声音,倒也未尝不可。”
杨士奇点点头。
“总归是为了大明,不过这件事情要做,就要做得完备,否则日后再提起来,恐陛下有些龙颜不悦。”
杨士奇的这番话,其实大家都明白,你非要说朱棣是一个比较爱面子的人。
实际上倒也是。
毕竟海运之上的利益,其实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。
历来的朝贡贸易,虽然说花钱,但是能够收入国库的好东西也真的是不少。
如果没有郑和来补贴财政。
他们这边,估计是真的就做不下去了。
但毕竟是朝贡贸易,双方之间有舍有得。
而且朱棣的本意其实也是看不起周边的那些地方,认为赐予他们一些东西,让他们铭记大明的强大。
传播他的声威。
这是一个好事,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,那就更好了。
唯一的阻力,就是朱棣觉得这件事情,稍微的有些损伤大明帝国的颜面。以及,在朱棣之下的,祖制………
但既然是太孙开口。
日后总是还会有这样的机会。
不管是为自己,还是为自己的后辈,亦或者是为自己的国家。
就当是种下一棵树吧。
杨士奇点点头。
“其实我们都不太合适,或许提出这件事情最为合适的人选,非夏元吉莫数。”
夏元吉,这是一个相当的狠人。
因为他是户部尚书。
换一句话来说,很多地方的财政之类的事情,实际上都是由他主持的。
他也是永乐帝相当深爱的一名臣子。
在管理财政这个方面,他真的可以说是大明朝的管家。
这些钱啊,可都是他一点一点的扣出来的。
所以这个人去提出这件事情。
反而更加的合适。
因为只有管理财政的人才更加深切的知道。
现在的大明,到底是有多揭不开锅。
“夏公一心为民,若是说了此事,定然不会有半点推辞。是个好人选。”
杨荣深感同意的点了点头。
“那我去找他吧,到时候出了事,大家也算是互相之间,有个照应。”
“嗯。”
杨士奇和杨浦都是点点头。
官场上面,要长久的生存,无非就是互相庇护,互相之间扶持。
伴君如伴虎。
没有一些朋友,金鸡独立的人,是活不下去的。
于是杨荣去了。
去的时候。
夏元吉还在户部。
不是做别的,正是厘清岁入。
明朝的税,特别是明朝初期的税收,那真的是相当的复杂。
甚至复杂到了一般人看一眼就会头晕的地步。
要想搞清楚每一分钱去了哪里,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。
因为单单六部之间,每一部都有自己的收入。
而且还是税收收入,甚至再往下细分,还能够分出许许多多的分支出来。
所以弄清楚,是不可能的事情,夏元吉也知道。
所以夏元吉所做的,也只是厘清六部,以及各州府的财政,再加上国家的财政。
但即便是如此,也是一个相当繁复的工程。
并且夏元吉还在时时刻刻的盯着各地的官僚,盐铁,以及边关的小地区的通商。
他希望尽可能的保持准确,来裁掉那些冗食的家伙。
杨荣找到他的时候。
夏元吉甚至没有注意到,杨荣已经到了。
“夏公果真是一心为民,难得啊。若是天下皆为夏公,天下岂非大同?”
夏元吉听到声音之后,方才看向杨荣。
“原来是文渊阁大学时杨勉仁到了,怎么突然来了户部,莫非是户部给杨大人的饷银,少了几分?”
杨荣笑了笑。
“有夏公在户部,自然不可能有分毫的差错。”
“哦?那杨大学士,因何而来呢?”
夏元吉在这个时候放下了手中的笔。
无事不登三宝殿,这个道理,他还是明白的。
而这时候的杨荣微微一笑道。
“当今太孙,想开海运。”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feiying@faloo.com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